伤感篇
天气:
 分类:心情日记 日记本:feaef 作者:1622 2015-05-05 17:05 阅读数:

第二次参加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汇报一下

第二次参加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汇报一下北京市属科研单位,单位无评审权。去年第一次参加了市里副高评审,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整理材料填表,材料里重点写了我在国外作为骨干参与的本行业该州最大的工程项目和研究项目。工程的预算$30-40mil,可研从80年代就开始做,可以说是千锤百炼了,到我毕业工作时开始靠谱,做最后一遍可研通过后设计施工;所参与的研究课题历经4y,不算设备费用的经费>halfmil。我的副高职称申报材料上交预审时,政府一个小科长大概觉得有改进余地,挑了些毛病要好处,回国不久,哪受得了这个,没理她。材料交上去一段时间以后通知缴费答辩。答辩组三名评委,一名组长,二名组员。我那个组的组长不是本专业的,组员则是业内资深,一男一女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人。那时回国时间不长,说话还很直,回答问题时与组长小小争辩了一下。他们脸上有点挂不住。最后评委打分1A2B,要上大专家组投票表决,女同志解释为什么给B,她的意见是,这个人(指我)在国内项目少,在国外的工程项目不如国内大,研究项目也不先进。投票搞下来了。之后一年,随着工作开展,对国内情况了解多了些,知道咱们这种没根基的海龟,想当官走仕途是没什么戏的----就算折腾半天混到处级,刚好走到要干很多重活、脏活、违心活那个基层小头目的阶段,而40岁不到实职正处,以后也就不用折腾了;所以唯一可行的出路,是做点项目挣点钱。而国内这些年学历、职称大贬值,高级职称烂了大街。特别是自己有评审权的大单位,领导只要用你,职称这东西就会给你。比较重要的,与其说和国内同行一起努力做事,不如说是观察一下他们讲话和做人的套路,比如与人为善、帮人办事,发展人脉去接活,而具体干专业技术工作的,有的是。单位随便一个项目都挂一队正高副高,大项目挂院士。人家通常也帮忙---有好处又锦上添花的事谁不乐意呢。于是慢慢对职称这张纸,就看淡了很多。今年第二次参评,这次花了一小时针对去年他们贬我的意见,把申报文件修改补充了一下,在自述中简单表述了研究课题和工程项目的先进性和难度。之后就去市人事中心交表。收材料的还是那几个人。有一条要求是论文要交出版的原文。我这两年发了4篇文,表上最多只能填仨,其中一个EI是ASCE出的会议光盘,办事员说不是正式出版物不算,要划掉。我说好,悉听尊便,办完事走人。端午节快过完了,还在秦皇岛度假,接到了女科长同志的电话,说你申报表上划掉一篇文章啊,你拿“材料”过来我们再看看。我心说在这儿等着我呢,说好啊好啊,我下班把“材料”带过去您给指点指点。放下电话,忍不住大笑。想这次他们会怎么样呢?7月23日下午答辩,上次那位老太太又出现了。沉住气保持风度,没在言语上冒犯他们。答辩的问题除了具体的专业问题,有一条综合性的题目,即对国内外工程比较和建议(大意)。我大致说了下,国内这些年进步很快,人才济济,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国外时听到也感觉很振奋。但国内和国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外本行业大发展的时候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评委不高兴),国内的优势是队伍强出活快效率高,但和国外相比,研究、设计的深度、广度、和对安全性的考虑,有明显差距,虽然能看到问题,但个人渺小,无能为力。又提到许多问题和管理有关,这时老太太不屑,察言观色,感觉意思似乎是你一下面干活的说这个干什么,于是打住换台,草草结束。评分结果出来1A1B1C,据说连上大组投票的机会也没有。打听了一下,评委有人说这人(我)在单位尚未起到骨干作用,直接拿下。市里这个圈子走到哪而就这么几个人,已经两次了,他们对我的态度也已经形成了一个pattern,以后不打算在从他们这里评了。两次失败,没拿到副高这张纸,前台直接作梗的貌似是科长和评委,但国内水深,不确定后面有什么,但来日方长,最后总归会明白。汇报完毕,Over。
     
     
     此篇日记共有0个评论
         
     
     
首页 最新日记 佳作推荐 最新日记本 日记本排行 日记搜索 管理日记 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