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上路了·在路上(十四)
这近乎是疯逛的寻找,打电话、发传真、联系手上可以联系的所有资料,查到手机中一百八十多个,可能有希望招到孩子的人… 说来也可笑,那些八辈子都打不着一杆的人,接到了我的电话意外地惊喜,真是阳光从西边升起来了… 当我从心里逐一的判断,和尚--这个所谓的扶贫协会的会长,曾经的承诺都可能是一纸空文的时候,没有比我更焦急的人。 整整三天,我一边自己重新联系渠道,一边近乎乞求和尚用心地想办法。 记得为了解决孩子从企业学习完之后,回到贵阳家乡的后顾之忧,我特别联系了在当地唯一一家酒店管理公司,并且特别策划,这批被帮扶者在企业学习完相应的专业之后,我将尽可能地安排其回到故乡后的生活之道。 我永远也忘记不了去跟这家酒店管理公司谈资源整合的列车。 天哪,那是一趟什么样的列车啊… 非空调,严重超员,载着满车的农民工,农民工显然已经在车上度过了好几天,那时的温度有近乎四十度…我没有买到座位… 我几乎把眼光锁定在每一位农民工的脸上,是否有可以符合帮扶的对象:看上去聪明,十六岁左右,想学习… 非常遗憾啊…没有。 唯一能给自己安慰的是,酒店管理公司十分愿意接受我的条件。 在当日的下午,就带着这唯一的欣慰,我又站着回到了镇远。 我想,这些已经木已成舟的外在因素,也许会为扶贫协会的会长,寻找扶贫的孩子,增加有人愿意尝试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