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老人与海》
邂逅《老人与海》
(一)回味《老人与海》
——(与君初相识于文字,犹如故人归于心田,点点墨痕沁入寒江雪,夭夭羽鹤化为杯中影。名家的章句不在高处,尽数归于寒塘鹤影。)
邂逅一本好书,邂逅一个海天相接的世界,邂逅刹那间的温馨与感动。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一片蔚蓝色的大海,带给你一种空灵明净般的美,犹如一场来不及等待而匆匆忙忙中赶去赴约的盛宴。怀着一颗热忱的心,满满的是期待,我慢慢地走进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走向老人重压之下而优雅的风度和姿态,看看作者笔下所谓“硬汉子”的真实写照;走进那个与老人挂钩而致使老人身心相嵌在海面的世界;我用心启航驶向那片仁慈而又残忍的大海,想看看它究竟是何番模样?
每一次拿起《老人与海》,每一次都有非比寻常的深意。轻轻合上了《老人与海》这本书,不禁思绪万千,我的心早已在字里行间随着主人公的心跳飘到了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不知道你是否翻阅过,要是你看过,不知道现在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有着同样的心境,同样的感受,有一股同样奋不顾身的冲动,飞到那片墨西哥湾暖流流经的海、那片美丽的海、那片仁慈而又残忍的海、那片水天相接的海、那片在我们脑海中老人正在搏击的海?真想奔过去,与老人一道拾起船桨共同搏击。那么,你对《老人与海》知道多少呢?
《老人与海》讲诉了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绑在了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是大海,带给他希望;又是大海,让他最后什么也没有。在他眼中,大海是仁慈而又残酷的。
《老人与海》是1952年现代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它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于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一部与诺贝尔文学奖紧紧相连的文学名著,我不禁感到少有的惶恐,不知道要如何才能很好地与广大听众朋友分享,分享这部著名的小说,分享此刻我们激动的心情。
这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了徐志摩先生的《我所知道的康桥》,他对康桥怀有深深的情意,在他眼中的康桥是那么的唯美,像一幅画卷;在文中他这样写道:“你怕,你怕描坏了它,你怕说过分了恼了它,你怕说太谨慎了辜负了它……看一回凝望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想想徐志摩先生笔下的康桥,再回首我们口中的《老人与海》,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够做到相得益彰;我担心笔力贫弱不能够细微入至而写坏了它,我还担心感情不到而辜负了它。
对于《老人与海》这部书,海明威在论述节奏时曾这样说:“书启动时比较慢,可是逐渐加快节奏,快得让人受不了,我总是让情绪高涨到让读者难以忍受,然后稳定下来,免得还要给他们准备氧气棚。” 这篇小说给我们的节奏感就是这样,在一开始给我们,讲诉小男孩,讲诉老板马丁对他的,交代老人与周围人的关系时,娓娓道来,速度比较缓慢;随着老人航海的进程,速度也逐渐加快着,当老人与马林鱼、鲨鱼正面交锋时,速度之快达到了极点。尤其是鱼在不断的挣扎,起伏波动,鲨鱼在猛烈的进攻,老人很疲惫的情况下,我们情绪高涨,紧紧的替老人捏一把汗。
关于创作,海明威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冰山通常八分之七都浸没在水面以下。作家要再现的是那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其余的应该留给读者去理解和想象。他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文章表面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更重要的是我们冰层下面八分之七的思考。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老人与海》的一千次阅读也会带给我们一千层深刻的寓意。我们阅读《老人与海》,我们会跟着老人的节奏热血沸腾,我们会跟老人一样喜爱着小男孩;我们和老人一样在内心里和马林鱼死耗着,和鲨鱼搏击着,替老人担惊受怕,随着阅文的进度在内心里替老人捏一把汗。等急促地、喘着大气读完之后,我们再慢慢地从老人的世界里退了出来,从那片既爱又恨的海里退了出来,内心里一阵狂热,再慢慢地随着时间归于平静,我们年少不更的心慢慢地趋向于成熟。
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我们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无意识地就陷入了书中所构想的那个世界,沦陷了我们的情感,久久不能自拔。
(二)《老人与海》内容再现
——(翩若惊鸿,给素年的光景镀上余辉。婉若游龙,在似锦的岁月平添缱绻。心底的文字惊艳了整个时光,只为向你诉说,素年锦时中的那段过往。)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而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难,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海明威在《老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通讯《在蓝色的海洋上》报道这件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开始时起名为《现有的海》;1951年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于1952年出版了。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海明威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痛恨战争。出于战争给他造成的影响,他留下了《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著名作品。
1954年《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后他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没能够再创作出很有影响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终于以自杀解脱了自己,这也许是海明威“硬汉子精神”的一种追求吧。
我们的声音随着电波在校园里回荡。老人与小孩的声影越来越明晰,茫茫的大海也越来越近了,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脑海里。
老人有一个热爱他,跟他在一起学习钓鱼的孩子马诺林;一群尊敬他,但永远不能理解他的打渔人;一个关心他的酒店老板马丁。老人生活在这样的人物群体中,他与众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很乐观,心胸开阔,是个经验丰富、充满信心、勤劳勇敢、富于冒险、热爱生活的纯朴的古巴渔民。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用了少许的言语,老人的形象就逼真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老人清苦地过日子,但他很满足、很乐观。老人喜欢做梦,他常梦到狮子,梦到小男孩,他喜爱狮子,就像喜爱小男孩一样。在闲暇时间里,他与小男孩聊棒球,聊彩票,聊喜欢的球队。
当老人第85天要出海的前夜,小男孩请老人吃了晚饭、喝了啤酒,那酒是关心他的酒店老板马丁送给他们的;小男孩由于父母强迫不能与老人出海,他替老人准备了出海需要的两条新鲜的鱼饵和金枪鱼。
第二天天还没亮,“孩子在外间的一张帆布床上熟睡着,老人靠着外面射进来的残月的光线,清楚地看见他。他轻轻握住孩子的一只脚,直到孩子给弄醒了,转过脸来对他望着。老人点点头,孩子从床边椅子上拿起他的长裤,坐在床沿上穿裤子。老人走出门去,孩子跟在他背后。他还是昏昏欲睡,老人伸出胳臂搂住他的肩膀说:‘对不起。’”
“哪里!”孩子说。“男子汉就该这么干。”
小男孩拿了沙丁鱼和两条做鱼饵的金枪鱼交予老人,然后送老人出海。小男孩懂事了,成熟了,长大了。我们看到了老人的细致入微,也看到了小男孩的乖巧懂事。
在海上的时间里,老人喜欢自言自语。我想,老人很孤独、很寂寞,同时又是那么的坚强。特别是当大马林鱼上钩之后,老人又奈何不得,大鱼一刻不停地游着,鱼和船在平静的水面上慢慢地行进。
“但愿孩子在就好了,可以帮我一手。”可是孩子并不在这里。这句话他说了很多次。老人孤独、寂寞,一个人默默与大鱼搏斗,他多么希望小男孩陪在他身边。当一只小鸟飞来停在小船上时,老人是多么高兴,他一个人呆的太久了,他是多么的想与它做朋友。
他有一颗同情心,他怜悯这条被他钓住的大鱼。它真出色,真奇特,而且有谁知道它年龄多大呢,他想。我从没钓到过这样强大的鱼,也没见过行动这样奇特的鱼。不知道它有没有什么打算,还是就跟我一样地不顾死活?老人总喜欢不停地想。为了逮住大鱼,老人还念了《圣母经》和《天主经》。
最激动的时刻到来了。“老人放下钓索,一脚踩住了,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终于,他把鱼杀死了,把它系在了船头,他无法相信这鱼竟有那么的大,简直像在船边绑上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
可是马林鱼的血腥却引来了一波又一波鲨鱼的袭击,虽然老人奋起反抗,他刺死了一些,赶跑了一些,可是一波又一波的袭击,终于还是让老人劳累了,让马林鱼被撕咬着什么也不剩。回到港口的时候,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海平面又归于平静,老人失败了,却又没有失败。
(三)《老人与海》深意折射
——(邂逅于荧幕,心心相念。约会于胶卷,月华如练。隐隐约约察觉,这虚幻的世界,彼岸的光影与你相约。)
老人圣地亚哥最后失败了,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我一直很欣赏他的一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是老人的生活信条,彻彻底底地反映出老人是硬汉子的真实写照,
圣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老人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在今天的现实生活,老人身上的精神品质都是我们应该所具有的,都应该在我们身上得到体现,有同情心、有爱心,面对挫折勇敢地面对、坚强地面对。
当我看到“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不自觉地想:老人虽然年迈了,可它还有远大的目标,他还想看到更远的地方。我们应该有所追求,有所向往,努力地去奋斗。虽然老渔夫之前已经有所收获,但他并没有呆在原地,而是有更远大的目标,所以他驶向了远方,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煎熬,最后还是捕到了从未见过的大马林鱼。
当我看到老人与马林鱼的一场漫长的角逐,漫长的等待,等待对方匮乏,等待奇迹发生;当我看到老人与鲨鱼搏斗,拼个你死我活……一幕幕在眼前浮现的画面,我不由得想起了达尔文《物种起源》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深刻内涵,我又对“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八个字进行了新一番的认识。
诚然,他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除了大马林鱼的骨架。可是,老人面着茫茫的大海,收获了非比寻常的阅历,收获了一段无可比拟的心旅历程。没有放手一搏,我们又怎么会知道最后我们会通向哪儿呢?
岁月静好,时光安然,时间走的太快,一切来的太突然。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希望我们的心能越来越成熟,含着泪也能够继续微笑,在人生路上如老人般默默坚持!